剛入設計院的你,是否被老員工的某些專業(yè)名詞說的天花亂墜?是否被規(guī)范上的文字弄得頭暈眼花;仿佛自己身處另一個世界,周圍的一切都是那么的陌生?
結構設計,乃建筑物的關鍵所在,所以剛開始進入這個行業(yè)的我們一定不能松懈,但是如何才能很好的保證初學者的我們能快速入門呢?我們一起來略微探索一下:
First:當然是我們要進行的建筑物的前期準備工作,要詳細了解我們要做項目所處地理位置,了解建筑物的基本情況,下面要做的是:
(1)在《抗規(guī)》附錄A查詢建筑物所在位置的設防烈度;轉而進入6.1.2根據建筑物的高度確定所處建筑物的抗震等級(注:6.1.3-4規(guī)定了超出上表約束范圍的取值方法,甲乙類建筑判定方法詳見GB 50223)
(2)搜尋《地勘》中的有用部位,這些東西大部分都在結論與建議中,包括場地類別,地基承載力特征值,凍結深度等等等等(在做基礎的時候用到)。
Second:進行模型的建立與調整,由于本人入坑時間不長,避免班門弄斧,就不進行建模過程的長篇大論,稍微找?guī)讉€有用的細節(jié)拿來分享一下:
1)建立模型時一定要考慮周邊,要周邊有其他建筑物時,要考慮其對建筑物的影響;
2)地震信息中的周期折減系數在《高規(guī)》4.3.17;
3)首層層高在計算的時候要計算到基礎頂;
4)風荷載信息中結構基本周期是要在模型計算完成之后進行回填的(WZQ.OUT中);
5)特殊柱:角柱!角柱!角柱!重要的事情說三遍;
6)特殊梁的點鉸:主要是框架結構的單跨次梁與多跨次梁的端部、剪力墻結構的平面外梁;
7)框架結構中要考慮樓梯對模型的影響,需要輸入;
8)砼結構施工圖中板的參數設置,負筋長度取整模數:50
就目前來說只能想到這么多,歡迎各位來補充說明.....
由于篇幅的問題,此次就先進行到這里,若有機會,讓我們下回分解.......希望各位道友未來的結構路上坑越來越淺,路越走越寬!??!